第(1/3)页 翌日 贾珩起了个大早,与咸宁公主前往徐州府衙,因为内务府的这批米粮都暂存在徐州的府库中。 徐州知州鞠昌年见着来人,连忙迎了上去,面色恭谨,拱手一礼说道:「下官见过永宁伯。」 贾珩点了点头,道:「等会儿漕运衙门的舟船会过来转运,运抵淮安府。」 因为他是以快马轻车简从而来扬州,漕运总督杜季同的船队还在后面,按照时间今天应该也会到。 鞠昌年问道:「不知要解运多少万石?」 贾珩道:「先期解送十五万石,再看看淮安府那边儿的情况,如果那边儿仍是不够,再解送过去十万石。」 不过以他想来,对南京户部尚书潘汝锡之孙的惩治,以及对贾家在金陵十二房投机倒把的鞭笞,某种程度上应该造成了一种「寒蝉效应」。 鞠昌年心头暗松了一口气,道:「徐泗大水,受灾的百姓不少逃进徐州城中,最近城中也十分缺粮,永宁伯从太仓运来的这笔米粮真是解了燃眉之急,下官代徐州十余万父老乡亲,拜谢永宁伯厚恩。」 贾珩道:「徐知州,最近涌入徐州的灾民有多少?」 鞠昌年面色愁闷,说道:「永宁伯,最近几个县涌进徐州城的百姓近五六万人,官仓早已见底儿。」 「如今有了米粮,也不可懈怠,尽量做好灾民的安置之事,不要闹出事端来。「贾珩沉吟片刻,叮嘱道。 鞠昌年道:「下官醒得利害。」 贾珩又与鞠昌年说叮嘱了几句,一旁的咸宁公主静静看着,明眸焕彩,也不插话。 而后,贾珩在徐州知州鞠昌年的陪同下,查看屯粮的粮库。 这座粮库由京营军将,内务府的一位员外郎,以及徐州知州衙门六房之户房通判亲自带人看守。 三方共同监管,有效避免了中饱私囊,上下其手。贾珩认真细致地点验了官粮的数目以及仓储条件。 及至傍晚时分,锦衣亲卫与徐州方面的差役一起来报,漕运总督杜季同领着漕粮卫乘船只已经到了。 贾珩与咸宁公主,这才领着大批扈从,离了徐州州衙,前往渡口,对接漕运总督杜季同的舟船船队。 漕运总督杜季同此刻在一众漕丁的簇拥下,登上码头,远远见到贾珩,面上带着比之在南河衙门热切的多的笑意,拱手说要行了一礼道:「下官见过永宁伯。」 先前不管是贾珩对贾家族人的惩治,还是对金陵那些官宦子弟的抓捕,都落在这位老官僚眼中。 雷厉风行,手段狠辣。 贾珩道:「杜大人来的正好,太仓的米粮已装进步了府库,等明天天一亮,你我就启程前往淮安府。」 杜季同笑了笑,欣然应允道:「好说,好说。」 眼下协助这位永宁伯米粮押运,等事后再向朝廷提及此事,也能有功可表,之后兼领南河衙门,就可借题发挥。 贾珩与杜季同简单叙了几句话,说道:「这些粮食明天先运到淮安府那边儿,由河道衙门的人接管,在淮安府开设米店,以平价售卖给淮安府百姓。」 杜季同说道:「永宁伯放心,平抑物价,这是得民心之举,永宁伯可能不知,就在这两天,下官听说,金陵那些官宦子弟听说永宁伯铁面无私,不徇私情,多是大为震恐,有一家已经以平价售粮。」 贾珩道:「哦?」 又问道:「未知是哪几家?」 「江南的甄家。」杜季同目光咄咄地看向对面的少年。贾珩默然片刻,道:「悬崖勒马,感召义举。」 他正说今天回去就写弹劾潘汝锡等一干金陵要员的奏疏。不想这甄家倒也知 情识趣,见势不妙,就改弦易辙起来。 贾珩与杜季同说了会话,吩咐京营一位将领和徐州方面的官吏前往府库搬运粮食,见夜色低垂,也不再多待,随着咸宁公主返回宅邸。 刚一进入府邸,咸宁公主眉眼间就带着关切,问道:「先生,那位漕运总督是齐党中人吧?」 她记得先生一直和齐党不对付来着。贾珩低声道:「是齐党的人。 咸宁公主惊讶问道:「先生怎么和齐党的人.....」 「互为所用罢了,如今粮食想要输送至淮安等地,也离不得漕粮卫。」贾珩轻声说道。 其实未必离不了,比如京营沿路护送,但他原就有拉齐党以制两江的想法。 咸宁公主闻言,清丽如雪的玉颜上,浮起若有所思之色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