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四十七章 脑洞大开之杨廷和-《大明皇家维修工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华侯伟摇摇头:“施政者当有敬畏之心!百姓是我等衣食父母,没有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夫,哪有我等锦衣玉食?老汪,记着,当有敬畏心!”

    汪鋐悚然一惊,连忙站起身来,对着华侯伟深深一躬:“王爷,臣记下了!”

    谢迁也站起身,朝着华侯伟一躬:“老臣谨记殿下教诲!”

    谢迁带头,王阳明、汪直都站直身子,朝着华侯伟一躬:“臣等谨记主上教诲!”

    华侯伟这才收起脸上的郑重之色,点点头:“不是不相信大家,孤和皇兄最大的不同,便是这里了。在孤看来,这汉家芸芸众生皆是孤之父母兄弟儿女,皆是珍贵至极的珍宝,不可轻忽!汉家如何才能傲然于世?人人如龙,才是唯一可攀上巅峰的通天之路!一屋不扫何以扫平天下?一人不顾何以公道在人心?至西大秦曾有云,保护不了农夫的律法就保护不了皇帝。人心大致相同,大明若是不把百姓当人看,那百姓亦不会把我等当人看。说的有点多,谨与君共勉!”

    这一刻,华侯伟身上似乎闪着光,谢迁带头,王阳明、汪鋐、汪直紧随其后,推金山倒玉柱,尽皆拜伏于地!谢迁仰天长笑:“昔日唐太宗言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,我谢迁以为便是爱民的极致了。谁知道今日才知,殿下才是真正爱民的典范。谢迁不才,愿随殿下打造汉家万世不移之铁筒江山,至死不悔!”

    漫长的历史长河当中,不是没人重视普通人,但上升到华侯伟程度的,却是一个也没有。这是时代局限性,也是生产力落后的必然选择,但人人如龙世道清明是每个人的梦想,也是每一个读书人心中的终极目标。所谓三代之治说的不就是这样的梦想?华侯伟出世之后所作所为,无不体现出这一点,谢迁才会如此相信,才会如此激动,颇有朝闻道夕可死的喜悦!

    王阳明激动的浑身发抖,他早就曾和华侯伟戏言,说华侯伟是当今圣人,没想到一步步走下来,华侯伟却是比自己预想的要强上无数倍,竟是千古罕见的人主!这位还未学问大成的儒圣,更是坚定跟随华侯伟,创下一番伟业的豪情壮志!

    汪鋐则是另一番感受!华侯伟对他有知遇之恩,跟随华侯伟到现在,更有士为知己者死的感动。至于其他什么,汪鋐不是初出茅庐的楞后生,早已经过了那种被人一忽悠就热血上头的年纪。或许在将来的某一天,汪鋐会被华侯伟的赤子之心所感动,但绝不是现在。

    弘治死后,大瑶山瑶寨之主便只是华侯伟了。朱厚照什么的,汪直不认!华侯伟从南京紫禁城中,把汪直捞出来,汪直就已经存了誓死效忠之心。后来又是一连窜变故,汪直对华侯伟的感情变得极其复杂,既有感激之情,又有惺惺相惜,还有师徒之情。华侯伟要做什么,这世上唯有汪直不会考虑对错,下意识的就会跟随。

    一纸钧令在南直隶所有的乡村中引起轩然大波!家中丁口三人以上者,必有一人在农闲时候参与行伍训练,两月封闭训练包食宿,符合条件不去多加一人丁口税,参加训练者家中减免一人当年丁口税。当然,也可出钱顶替训练,但不得免税。中村出百人,大村出二百人,小村出五十人。训练后会有考核,考核中佼佼者,可为翼轸军补充团编外人员,每月有饷银五钱。翼轸军扩编,可优先加入。

    消息传到京城,朱厚照百思不得其解,只好在小朝会中提出疑问。

    马文升是群臣之中文武双全的佼佼者,见皇帝的眼光扫过来,连忙说道:“自古千军易得一将难求,吴王反其道而行之,臣不解!但不可小觑,江南已然开始筹建武学,再构建这个预备役,不久之将来,江南必定兵精将广,那可是心腹之患。”

    军机处只剩下张懋、王越、杨廷和,张懋也看不透华侯伟此举背后的深意,王越开口了:“此预备役于前宋的保甲法类似,又和大唐的府兵制相像,吴王是不是打算对乡老下手?”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