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9章 新任左少卿-《大理寺小郎君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崔、张二人走后。

    元博坐在自己的书案前,大脑飞速运转起来。

    结合目前已知的信息和猜测,很快便在意识中出现了一种清晰的脉络。

    公主被绑架,引出了上官锦谋逆之事。

    上官锦大喊冤枉,按情形,他知道背后构陷之人是谁,却不愿说出。

    这是为何?

    有人想杀他,他为何还要替那人保守秘密?

    即便是为了家人的安危着想,投鼠忌器,也大可跟皇帝明言,让皇帝主持公道,上官锦为何不说?

    这是目前此案最大的不解之处。

    背后之人构陷上官锦,几乎已经可以肯定是为了逼他交出名册。

    那名册上的人是忠是奸?是真是假?

    名册的出现,暗示朝堂之上正在酝酿着一场极大的阴谋。

    而在整个事件中,皇帝虽然震怒,却似乎有意将此案当成普通的“绑架案”来处理,对其中涉及的谋逆嫌隙提及不多,又是为何?

    皇帝在装聋作哑,实则放长线钓大鱼?

    他早就知道朝中有人策划谋逆,之所以按兵不动,是不想打草惊蛇,让谋逆之人自己露出马脚?

    此为其二。

    其三,正月之人出手抢夺名册,是受何人指使?

    若是与构陷上官锦之人是同一伙人的话,又何必绑架公主,多此一举?

    正月之人很明显知道名册就藏在国公府的祠堂,也知道有柳无情守护。

    直接爆出柳无情钦犯的身份,让上官锦深陷勾连逆贼之罪,岂不快过?

    何必还要冒险绑架公主栽赃?

    可见,当中藏着第三方势力。

    他们都想得到名册,但构陷上官锦的一方不知道名册在哪,故而栽赃逼迫。

    而正月知道,只是忌讳柳无情,所以不敢轻易下手抢夺。直到元博闯入祠堂,应了柳无情的“规矩”后,才现身相见。

    因此,元博认定正月背后另有他人指派,与构陷上官锦的一方并无联系。

    还有,当天告知元博前身去魏国公府寻人的黑衣人是谁?

    此人隐藏极深,利用元博让上官锦入狱后,便想杀人灭口。

    却在梧桐小巷“留书”杀人失败后,像销声匿迹一般,不见再有动作。

    但元博深知,此人的杀心并未隐去,更像是在等待恰当的时机下手。
    第(1/3)页